姊姊回到學校之後,發現身邊的許多同學沉迷手機的情形非常嚴重,這些孩子有一個共同的特徵,就是他們一拿到手機就無法控制自己,眼睛會無時無刻緊盯著螢幕,這樣的習慣對孩子來說不只會有身心負面的影響,也會錯失可以好好探索自己的黃金時期
雖然3C已經是普遍使用的工具,但是還是要苦口婆心的提醒大家,給孩子3C之前,一定要先明確的定義好3C的使用用途以及使用規範,家長該做的堅持,一定要把持住,不要輕易放任或讓孩子隨波逐流
自從妹妹自學以來,我遇到了很多跟我有相似教育理念跟對教育有相同堅持的家長,大家有一個極為相似的共同點,那就是對孩子在3C的使用上都會特別的謹慎,這樣的謹慎最大的受益者是孩子本身,也可以發現,懂得謹慎使用3C的家庭,孩子並沒有因此跟不上時代,反而都非常優秀,各有所長並且各自為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努力著,這樣的結果是因為家庭教育發揮了正常的功能,家長們知道用健康以及對孩子有益的事物去填滿他們的生活,而不是讓孩子無止境的沉溺在螢幕的世界裡
因為自學的關係,兩個孩子很早就接觸到3C,目前兩個孩子使用平板來學習線上課程以及繪圖軟體,但是兩個孩子並沒有因為這樣成為3C的重度使用者,反而,他們很清楚的知道3C對他們來說就是學習的工具。
然而跟很多人一樣,我們也曾經經歷過一小段3C使用失控的時期,跟大家分享兩個我用來讓孩子成功戒掉失控行為的方法
方法一、觀察學習法-透過觀察理解3C沉溺的影響
為了讓兩個小孩可以徹底清楚沉溺3C對他們會有什麼影響,我請他們透過自己的眼睛實際觀察身邊沉溺在3C裡的同學,跟沒有沉溺在3C的同學,所表現出來的行為差異。一組當作控制組,一組當作實驗對照組,除了外顯的行為之外,我也請他們仔細觀察有沒有沉溺在3C的同學的眼神。從此之後,幾乎不需要提醒,他們自己就會控制自己使用3C的時間,大家有機會不妨也去觀察看看,身邊沉溺在3C跟不沉溺在3C裡的孩子所展現出來的眼神有什麼不一樣。
方法二、家庭共學空間-以陪伴取代螢幕的生活方式
除此之外,我們家的另一個習慣是家裡不擺電視,而是放一張大桌子,每天都會有一段一起共學的時間。孩子放學後,全家人就一起坐在桌子旁,一邊聊天一邊各自做各自的事情,孩子很少把自己獨自關在房間裡,可以很容易去了解並且掌握到孩子在做什麼事有什麼想法,久而久之習慣成自然,放學後就是全家人一起聊天工作學習 (家庭共學的時間可以從短時間10分鐘開始練習,氛圍及習慣建立之後再慢慢延長)
最後,再次苦口婆心的提醒大家,不要因為大家都有,大家都在用就一股腦兒的跟風,在給孩子3C之前,請一定要跟孩子先明確的定義好,並且約定好3C對他們來說是什麼樣的用途,如果它只是個聯絡工具,那麼讓它發揮聯絡的功能就足夠,如果它是學習工具,那麼孩子的使用就應該限縮在學習工具的使用範圍裡,3C絕對不能夠當作陪伴孩子成長的主要工具,我們應該學習的是去運用工具幫助孩子成長與學習,而不是讓孩子被工具綁架,相信這樣的堅持,孩子會是最大的受益者。